•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党校声音
    理解把握“伟大社会革命”的三重逻辑
    • 2022-11-03 11:22
    • 来源: 东莞日报
    • 【字体:    
    • 分享到:

    王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推进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给出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但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如何深入理解伟大社会革命,可以从三重逻辑来把握。

    一、理论逻辑:两对基本矛盾是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动力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之前的学者把它归结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而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才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这两对基本矛盾要靠社会革命进行调和解决,马克思指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的终极原因不应在人们的头脑中寻找,而应当在这两对基本矛盾中寻找。因此,当一种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这种生产关系就不会灭亡。解放发展生产力,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规律,对于我们把握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奥秘,探索如何改变世界路径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二、历史逻辑:伟大社会革命是贯穿党百年奋斗的大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而接续奋斗的历史。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因而党天然地肩负着实行社会革命的政治使命。一百年前中国是一个破旧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我们党就是要通过实行社会革命打破那个旧世界,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始。在这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实行社会革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而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这个时期,改革开放作为新的伟大革命,其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庄严宣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这意味着我们党把伟大社会革命推进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崭新阶段。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可以深刻地发现:实行伟大社会革命是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是我们党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

    三、现实逻辑:人民群众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伟大社会革命的依靠和决定力量。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句话反过来说,不依靠人民就创造不了历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所以马克思主义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为自己构建理论大厦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秘诀所在,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就是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满足人民的现实需要。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革命年代,人民最需要土地,我们党打土豪分田地。今天,人民需要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民,人民是事业成功的根基。当前我们继续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发动人民、组织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

    (作者系中共东莞市委党校科研科科长、副教授/本文原载于《东莞日报》11月3日A07理论学习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2020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东莞市委党校、东莞市行政学院、东莞市社会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开普云
    备案号:粤ICP备19133159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绿色路111号 电话:0769-88987777 举报邮箱:dgdxbgs@d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