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党校声音
    推进城市治理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为东莞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2022-12-12 11:12
    • 来源: 东莞日报
    • 【字体:    
    • 分享到:

    王学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并以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随着东莞步入“双万”城市行列,城市治理的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推进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保障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需要准确研判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积极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东莞作为一个经济外向型城市,对外依存度较高,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需要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不断优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提升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以更高水平的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夯实经济安全基石。

    二、推进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必须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是东莞推进城市治理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指引,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党对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进一步完善城市安全的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城市安全体系建设,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人民美好生活提供综合安全环境。

    一是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城市公共安全,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东莞作为步入“双万”的制造业名城,安全生产有其独特的重要位置,必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统筹发展与安全能力,增强市民安全意识和素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筑牢安全生产人民防线。加大镇村工业园区更新改造力度,清理散落在居民生活社区的生产经营场所,提升工业园区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借助“二标四实”等基础信息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开展安全生产“体检式”排查,为企业安全生产建档立卡,摸清风险点,建立规范、定期的风险评估机制,逐步减少安全隐患风险点,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安全体系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可见,城市安全不仅要重视安全生产这一突出问题,还需要从一个超大城市的安全治理出发,全面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城市安全体系化建设,从宏观上讲,有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从安全对象上讲,有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能源等安全因素,需要根据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三是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这是城市治理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一般而言,经济社会发展与灾难风险并存。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依然非常重要。通过宣传,提升公民防范灾害的自我保护能力,强化市场主体防范灾难的安全意识;提高依法防控灾害的法治化水平,把无序的突发事件纳入有序的防范措施当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基层防范突发灾害事件的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升线上、线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处置相关职能部门的系统建设,提升全面、系统的处置能力,完善事后处理机制,减少应急事件对社会心理的震荡,提升社会韧性和稳定性。

    四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东莞是以外资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有其特殊的市情,需要构建以常住人口为对象的治理体系,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提升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的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系中共东莞市委党校校务委员、副教授/本文原载于《东莞日报》128日A06理论学习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2020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东莞市委党校、东莞市行政学院、东莞市社会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开普云
    备案号:粤ICP备19133159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绿色路111号 电话:0769-88987777 举报邮箱:dgdxbgs@d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