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党校声音
    建设“制造美学之城” 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 2025-09-25 09:57
    • 来源: 校科研科
    • 【字体:    
    • 分享到:

    谭汪洋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建筑物的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于社会公众并使社会公众形成对某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投资、人才和游客,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东莞市委市政府开始逐渐重视城市软实力建设。2001911日,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文化新城”为东莞城市形象重要定位之一。20071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公布东莞城市精神的表述词为“海纳百川,厚德务实”。2010年以来,东莞持续系统开展城市品牌塑造和推广,先后出台了三个五年规划。经过多年传播推介,受众对东莞城市形象的认知得到显著改善。但作为中国“双万”城市、“新一线”城市中的一员,对比成都、杭州、苏州等明星城市,东莞的城市品牌特色与影响力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当前城市发展在品质提升方面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尚需持续积淀与培育;在对外传播方面,专业性和系统性仍有待加强,外宣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理顺与完善,品牌建设也需在未来发展中给予更多关注与投入。

    我们应积极探索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东莞路径,从理念、产业、人文、环境、传播等方面建设“制造美学之城”,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一、理念美:以深化城市精神内涵为重点,实施城市铸魂培根工程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城市精神是指“以城市为核心的所有文化形态以及与之有关的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东莞的城市定位是国际制造名城,而精益求精是制造美学的核心和精髓。建议在原有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基础上增加“精益求精、和谐共进”8个字,使东莞的城市精神表述为“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精益求精、和谐共进”,并使之融入“制造美学之城”建设全过程。实施铸魂培根工程,对内提升全体市民精神文明素养,对外彰显东莞和谐进取的精神内涵。

    二、产业美:以健全组织机构为抓手,实施城市品牌全链条工程

    伦敦、杭州等地的城市品牌推广工作之所以取得了突出成效,得益于其建立了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机构。东莞可参考这些城市的做法,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管理机制,通过“研究院+研究社团+展览+推广+制作机构”的组织模式形成党政界、知识界、行业界、媒体界四界联动。在建设“制造美学之城”大品牌统领下,实施城市品牌全链条工程,着力打造东莞制造品牌、东莞服务品牌、东莞文化品牌、东莞农业品牌等行业品牌。

    三、人文美:以城市核心亮点为主体,实施城市名片打造工程

    结合东莞现有形象资源及重点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四张重点城市名片。一是“近代史开篇地”。加强对虎门销烟精神的梳理提炼,推进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保护利用,支持鸦片战争博物馆开展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化提升相关区域整体保护和文旅开发水平,结合虎门炮台旧址公园(东莞段)建设,打造湾区头部旅游及研学目的地乃至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擦亮“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名片。二是“科创新城”。加强对全市重大创新平台的宣传推介,继续办好粤港澳院士峰会、华为开发者大会、科技精英网球赛等重大活动,积极争取在东莞举办全国性、国际性科技创新领域交流研讨会、成果推介会。加强对有关科技创新成果、各类活动赛事、东莞人居及营商环境的宣传推介,尤其注重通过在莞科学家、创业者、外国人等生活工作状态的“现身说法”,使东莞成为国内国际科技精英、创新人才争相奔赴的目的地。三是“潮流东莞”。立足东莞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结合年轻人多、追求时尚新潮的特质与需求,引进潮流文化专业策划团队,推动建设高品质、正能量的潮流文化,并运用产业链思维,形成“潮流现象-潮流文化-潮流产品-潮流产业”链条,实现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双丰收,推动东莞成为潮流文化的引领者。四是“篮球城市”。丰富东莞篮球文化的展示载体,研究建设篮球文化博物馆或陈列馆、篮球主题公园,推出东莞篮球文创产品,策划举办群众广泛参与的篮球文化节,探索推动东莞篮球IP的商业化运营与产业化打造,让外界充分感受到东莞竞技篮球的卓越表现与群众篮球的火热氛围,不断提高东莞篮球的辨识度和知名度。

    四、环境美:以整体城市品位为支撑,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

    城市品位是城市品牌形象的基础与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东莞的城市品质与“颜值”。一是优化城市文化空间。推动“三江六岸”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休闲区,打造更多城市文化新地标。推进片区协同,建设一批区域标志性现代文体设施,满足包括高端、时尚群体在内的广大市民文化消费及休闲需求。加强街道整治和街区文化修复,策划举办城市空间艺术季活动,科学规划主题文化公园、城市阅读驿站等公共文化设施,串联打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馆等乡村文化阵地,为城乡居民及外来游客营造更多精神交流空间与心灵栖息港湾。二是推动城市风景线美起来。在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站场等地设置“东莞·制造美学之城”主题景观、主题车站、主题车厢,以视觉艺术展示制造美学城市特色。全面提升城市户外广告景观品质,科学规划布设广告屏广告栏,优化楼宇灯光播放效果,广泛开展“东莞·制造美学之城”公益宣传。深入开展重点学校、医院、商圈和轨道站点周边交通秩序微治理,推进交通廊道一体整治,盘活美化桥下空间,多元协同提升城市景观,塑造制造业城市有“产值”也有“颜值”的气质。三是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对照高品质现代化都市要求,在城市规划与社会管理方面突出审美要求与细节把控,打造提升一批高标准、有档次的城市景观亮点。加强对城市公园、自行车道、盲道、公厕等直观反映城市形象、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与设施的维护保养与日常管理,使人文关怀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突出“智慧城市”建设,将科技元素、先进制造融入城市日常管理与服务,彰显东莞现代品质与科创本色。

    五、形象美:以立体传播矩阵为依托,实施传播渠道拓展工程

    在现有平台资源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东莞国内传播矩阵,同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拓展国际传播矩阵,扩大传播声量,不断提升东莞国内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深入把握受众需求,通过与互联网流量平台、知名新媒体工作室、MCN机构等开展合作,加大网络新媒体传播推广城市形象工作力度;结合当下短视频传播热潮,策划开展短视频、海报、图片等城市影像征集活动,通过全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推广,以视觉化、故事化的方式讲述东莞故事。二是优化户外传播工作。充分利用入莞门户及市内重点地标、户外大屏等,精心设置城市形象广告及城市雕塑。在国内国际重点城市窗口部位发布东莞城市外宣精品,进一步扩大影响。规范和完善公益广告策划制作与宣传发布机制,重点提升公益广告的艺术性、协调性,和谐融入城市景观,凸显城市文化内涵。三是积极争取“借船出海”。结合国际热点与重大议题,深挖东莞特色亮点,加强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紫荆文化集团等央媒及境外主流媒体合作,在做强内宣的同时,借助其海外频道节目、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海外合作伙伴等资源开展国际传播,以国际主流媒体视角,向海外受众深度解读东莞发展路径与城市魅力。四是统筹资源“搭船出海”。依托市投促、商务、外事、文旅等部门相关经贸和外事活动安排,策划举办“发现东莞”等主题对外交流推介活动,通过图文展览、影视展播、文体展演、线上互动等多种形式,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推介,展示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国际化的东莞形象。五是逐步探索“造船出海”。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传播工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推动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账号,办好“今日东莞”英文网、《看东莞》杂志等对外平台,逐步完善对外传播矩阵,加强议题策划,以外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东莞篇章。

    (作者系中共东莞市委党校教授、《莞邑论坛》主编,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东莞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东莞日报》2025925A07理论学习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2020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东莞市委党校、东莞市行政学院、东莞市社会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开普云
    备案号:粤ICP备19133159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绿色路111号 电话:0769-88987777 举报邮箱:dgdxbgs@d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