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干部现代化视野,深化跨区域经验互鉴,10月12日至17日,第三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宁波开展联合学习培训。本次培训以“学习先进经验、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融合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研讨教学等多种方式,共安排专题授课6场,现场教学5场,研讨交流3场,引导学员在实地学习中凝聚发展共识、提升履职能力,为东莞现代化建设积蓄前沿智慧与实干力量。
课堂教学:夯实理论根基,明晰实践逻辑
本次培训立足提升新时代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要求,系统设置专题课程,着力强化理论武装、提升专业素养。围绕宁波发展实践,开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宁波实践”等课程,涵盖宁波城市特质、经济发展、人文精神等多方面内容,由宁波市委党校、市社科联、市文旅研究院等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授课,通过案例剖析、数据对比、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帮助学员系统把握宁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能力。

现场教学:沉浸发展一线,感悟实践真知
本次培训组织学员深入宁波发展前沿阵地,开展多场次现场教学。学员们在“中国第一进士村”走马塘,深入了解当地文化赋能古村焕新、从“网红”走向“长红”的振兴密码;在江丰电子和大丰实业,实地感受宁波企业在关键材料智造与高端装备创新方面展现出的“硬核”实力;在宁波舟山港梅东集装箱码头,亲身领略“世界一流强港”的运营实况与科技赋能港口物流的创新实践;在梅山极氪工厂,现场观摩了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绿色化、自动化方面的先进制造场景。一系列沉浸式教学,让学员近距离体悟宁波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发展成就,推动理论认知向实践能力转化。

交流互鉴:碰撞思想火花,共促莞甬情谊
本次培训双方围绕城市建设、招商引资、人才工作等主题开展了小组讨论与交流;更以“宁波、东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主题,专门设置了“翻转课堂”;还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千万工程”两大主题,吸收了东莞、宁波两地相关部门经验开展深入探讨交流。两地学员同题共研、畅所欲言;分享观点、激荡思想,在观点碰撞中启发新思路,凝聚起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展现了莞甬两地青年干部互学共进的良好风貌。

学员们一致认为,此次宁波学习是一次视野开拓、观念更新、能力提升的赋能之旅。大家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深学细悟宁波经验,将前沿理念与成功做法转化为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以更强担当、更优作风、更实举措,为东莞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王自松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策规划科科长
这次宁波学习,深刻体会到了宁波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城市魅力,切身感受到了宁波干部的开放思维和务实作风,特别善于把握利用比较优势,借助各方资源力量为我所用。比如,人才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宁波善于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基金等力量,给予人才、团队、项目、孵化、发展的全方位支持,实现“引育一个人才、组建一个团队、孵化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有力促进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相关做法非常值得东莞学习借鉴。
罗怡超
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一科科长
宁波之行,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八八战略”的实践伟力有了更深认识。宁波市政府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系统推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从打造全球一流港口到培育10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处处彰显着系统谋划、久久为功的施政智慧,在当下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黄文茜
大岭山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主任
宁波具有城市人文精神与现代化发展同频共振、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通过深入挖掘河姆渡文化、越文化、海丝文化、浙东学派等优秀传统文化与宁波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城市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宁波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文能量。宁波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城市人文精神凝识聚力、赋能发展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李东宁
市纪委监委驻东莞信托纪检监察组副组长
宁波与东莞既有相似又各具特色,此次培训不仅学习到了宁波在现代化产业、乡村振兴方面的先进经验,开阔了视野,还切身感受到了宁波干部群众务实创新、勇立潮头的实干精神,更加坚定了以纪检之力服务大局的决心。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学习宁波实干精神,以更加有力有效的监督执纪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